伐高麗與諫伐高麗
【撮要】 唐太宗三次征高麗,信念滿滿,在手詔中說有五個必勝的來由;一代名相房玄齡臨逝世前上書,勸其結束攻伐。由于采取獨特的表達方法,使太宗極為感動。如與魏征比較,一個是敢諫,一個是善諫。
諫伐高麗表 房玄齡
臣聞兵惡不戢,武貴止戈。(包養網 1)當今圣化所覃,無遠不屆,洎上古所不臣者,陛下皆能臣之;所不制者,皆能制之。詳觀古今為中國患害,無過突厥,遂能坐運神策,不下殿堂,鉅細可汗,相次束手,分典禁衛,執戟行。(2)厥後延陁鴟張,尋就夷滅,鐵勒慕義,請置州縣,戈壁以北,萬里無塵。至如高昌叛渙於流沙,吐渾首鼠於積石,偏師薄伐,俱從平蕩。(3)如高麗者,歷代逋誅,莫能討伐,陛下責其逆亂,弒主虐包養 人,親總六軍,問罪遼碣,未經包養 十日,即拔遼東,前後虜獲,數十萬計,分派諸州,無處不滿。(4)雪往代之宿恥,掩崤陵之枯骨,比功較德,萬倍前王。(5)此圣主之所自知包養 ,微臣安敢備說?且陛下仁風被於率土,孝德彰乎配天。睹蠻夷之將亡,則指期數歲;授將帥之節度,則決機萬里。屈指而候驛,視景而看書,符應若神,算無遺策。(6)擢將於行伍之中,取士於凡庸之末。遠夷單使,一見不忘;小臣之名,未嘗再問。箭穿七札,弓貫六鈞。(7)加以留情墳典,屬意篇什,筆邁鐘張,辭窮班馬。文鋒既振,則宮徵自諧;輕翰暫飛,則花競發。(8)撫萬姓以慈,遇群臣以禮。秋毫之善,解吞船之網。順耳之諫必聽,膚受之斯絕。慈悲心腸,禁障塞於江湖;惡殺之仁,息鼓刀於屠肆。鳧鶴荷稻粱之惠,犬馬蒙帷蓋之恩。降乘吮思摩之瘡,登堂臨魏徵之柩。(9)哭戰亡之卒,則哀動六軍;負填道之薪,則精感六合。重黔首之年夜命,特盡心於庶獄,(10)臣心識昏憒,豈足論圣功之深遠?談天德之高峻哉,陛下兼眾美而有之,靡不備至。微臣深為陛下惜之重之,愛之寶之。
《周易》曰:“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又曰:“知進退生死,不掉其正者,惟圣人乎?”(11)由此言之,進有退之義,存有亡之機,得有喪之理。老臣所以為陛下惜之者,蓋此謂也。老子曰:“滿足不辱,知止不殆。”(12)臣謂陛下威名好事,亦可足矣;拓地開疆,亦可止矣。
彼高麗者,邊夷賤類,缺乏待以仁義,不成責以常禮,古來以魚鱉畜之,宜從闊略。若必欲絕其種類,深恐獸窮則搏。且陛下每決一逝世囚,必令三覆五奏進素食停音樂者,蓋以人命所重,感動圣慈也。況今戰士之徒,無一罪戾,無故驅之於行陣之閑,委之於鋒刃之下,使肝腦涂地,靈魂無歸,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看彗車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13)足以變動陰陽,感傷和氣,實全國之冤痛也。且兵者兇器,戰者危事包養 ,不得已而用之。向使高麗違掉臣節,而陛下誅之可也;侵擾蒼生,而陛下滅之可也;久長能為中國患,而陛下誅之可也。有一於此,雖日殺萬夫,缺乏為愧。今無此三條,坐煩中國,內為舊主雪恥,外為新羅報讎,豈非所存者小,所損者年夜?愿陛下遵皇祖老子止足之誡,以保萬代巍巍之名,發霈然之恩,降寬年夜之詔進了房間,裴奕開始換上自己包養網 的旅行裝,藍玉華留在一旁,為他最後包養 一次確認了包裡的東西,輕聲對他解釋道:“你換的衣服,順陽春以布澤,許包養網 高麗以改過。焚凌波之船,罷應募之眾,天然華夷慶賴,遠肅邇安。
臣老病三公,朝夕進地,所恨竟無塵露,微增海岳,謹罄殘魂馀息,預代結草之誠,儻蒙錄此哀鳴,即臣逝世且不朽。(14)
(《全唐文》卷137)
【作者介紹】
房元包養 齡(579-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于世,包養 齊州(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人,房彥謙之子。18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隋末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平易近,為李世平易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平易近得力的謀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包養 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李世平易近即位后,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仲春為尚書左仆射;貞觀十一年封梁國公;貞觀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加太子太傅,仍綜理朝政。
房玄齡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訂典章軌制,掌管律令、格敕的修包養網 訂,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當局機構,省并中心官員;善于用人,包養 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固守職責,不自居功。同時負責國史館,蔡修聞言頓時激動了起來先后監修成《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晉書》。往世后,謚號“文昭”,后配享太宗廟廷。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因房玄齡善謀,而包養網 杜如晦處事果斷,是以人稱“房謀杜斷”。房玄齡追隨唐太宗平定全國,收支存亡,備嘗創國立業之艱辛。他時刻不忘創業之難,警鐘長鳴,力戒驕奢淫逸,以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重,太宗派名醫為其醫治,逐日供給御膳,并親臨看望。二十三年薨,年七十。太宗并為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謚曰文昭,陪葬昭陵。并將他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元勳一路畫像并供奉于“凌煙閣”。
【注釋】
(1)臣聞兵惡不戢,武貴止戈:我聽說武器最厭惡無停止的應用,武力也是最好能結束。戢(qi),結束。
(2)“當今”句:覃(tán):延及、延長;屆,極限,窮包養網 極。《詩經·年夜雅·瞻昂》:“靡有夷屆”;洎(jì),自;突厥、可汗,見“歷代名臣對立奏議(20)《安西四鎮的保與廢》”;行:行伍之間。
(3)“厥後延陁鴟張”等句:延陁(tuo):中國南方現代平易近族。亦為汗國名。原為鐵勒諸部之一﹐后與薛部合并而稱“薛延陀”。唐朝貞觀初,其首領夷男率領部眾7萬帳包養網 歸附突厥頡利可汗。唐太宗打敗頡利以后,轉而歸附于唐,并在郁督軍山樹立了薛延陀汗國。統治著“東室韋,西金山,南突厥,北瀚海”的廣闊地區。。有能戰之士20余萬。貞觀三年(629),唐朝冊封薛延陀首包養網 領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并將新興公主下嫁薛延陀首領。貞觀十三年(639)以前,汗國與唐朝的關系基礎堅持友愛。此后,因唐朝將東突厥的部眾安頓在以“白道川”為中間的漠南地區,與唐朝產生牴觸,舉兵進攻駐牧于白道川的東突厥部眾。唐軍數路并出,與突厥、契丹、奚等聯合,迫使薛延陀離開白道川,并在“諾真水”一帶(位于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境內)與其交戰,擊敗了其首領年夜度設統領的部隊。此后,薛延陀時叛時和,唐太宗貞觀十九年至二十年(645回到家的第二天,裴毅就跟著秦家商團來到了祁州,只留下了從蘭府借來的婆婆和媳婦,兩個丫鬟,還有兩個療養院。—646)被唐朝滅失落,薛延陀汗國滅亡滅亡后,其余眾有的歸于后來的突厥默啜可汗,有的歸順了唐朝。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融會在其他各族之中。鴟張:像鴟鳥張翼一樣。比方囂張,兇狠。鴟(chi),一種傳說中的鳥“鷹而稍小,其尾如舵,極善高翔,專捉雞、雀”;鐵勒、高昌、吐渾、薄伐,均見“歷代名臣對立奏議(20)《安西四鎮的保與廢》”注釋。
(4)“如高麗者”幾句:指貞觀十八年(644)十一月,高麗西部頭領蓋蘇文發動政變,殺高麗王武,自封莫支離(相當于唐朝兵部尚書兼中書令之職),專擅國政,并南聯百濟、倭國頻頻發兵進攻新羅國,新羅王遣使求援。太宗以張亮為平壤道年夜總管,以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年夜總管海陸并進進擊高麗。十九年三月太宗從定州出發親征,蒲月李世勣攻占遼東,攻下玄菟、牟城、遼東、白巖、卑沙等十城,將牟城、遼東、白巖分別更名為蓋州、遼州、包養網 巖州,納進外鄉。徙遼、蓋、巖三州戶口七萬余人進內地,斬首四萬。
(5)“雪往代之宿恥”等句:至隋代四次攻擊高麗皆以掉敗告終。崤陵,即崤(yao)山,為秦嶺東段支脈,分東西兩崤,故曰“崤有二陵”。是中國現代軍事戰略重地全國“九塞”之一。這里用《左傳·崤之戰》的典故: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晉人及姜戎敗秦師于崤,秦人后來打敗晉國,在崤山從頭埋葬當年秦軍將士的遺骸。
(6)“睹蠻夷之將亡”諸句:是稱頌唐太宗臆則屢中:能料定蠻夷數年之內必將敗亡;授予將帥指揮之權,能決策于千里之外;能夠精算出具體時間,等待看作日影等著驛站傳來的捷報臆則屢中,一切都在陛下的勝算料定之中。驛,驛站;景:太陽;符應若神:做出的判斷完整合適,就像神靈一樣;算無遺策,一切都在計算料定之中。
(7)箭穿包養七札,弓貫六鈞:稱贊唐太宗的年夜臂力、好箭法。一箭可以射穿七層胸甲,六鈞重的弓可以一下拉滿。七札,七層胸甲。語出《左傳》養由基與潘黨比箭,潘黨疊了五層甲,一箭洞穿。養由基又增添了兩層,射穿了七層胸甲,鈞,現代份量單位,合三十斤。
藍玉華頓時啞口無言。這種蜜月歸劍的婆婆,她的確聽說過,實在是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8)“加以留情墳典”等句:這是在稱頌唐太宗的文學才華。墳典,三墳五典,上古典籍的總稱;鐘張,三國魏鍾繇、東漢張芝的并稱。二人皆以善書有名;班馬,班固與司馬相如,漢代兩位有名辭賦家;宮徵(zhi):樂律,宮商角徵羽;輕翰,略微動一下筆。
(9)“鳧鶴荷稻粱之惠”等句:鳧鶴,泛指一切鳥類。鳧,水鳥,俗稱“野鴨”;帷蓋,車的帷幕和篷蓋。.《禮記·檀弓下》:“敝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后以“帷蓋”為受恩乞恩之典;降乘吮思摩之瘡,指貞觀十九年征高麗攻擊白巖城時,年夜將李思摩中弩矢,太宗親為吮血;降:降尊紆貴;登堂臨魏徵之柩,貞觀十七年正月魏征病故,太宗親自到靈堂祭拜。
(10)包養網 “哭戰亡之卒”等句:贊頌太宗身先士卒,體恤下情,關心平易近生。負填道之薪,行軍中,親自抱著柴草往填平途徑;黔首,蒼生。
(11)“《周易》曰”等句:《周易》我國最陳舊的一部筮占之書,約成書于西周時期,被奉為儒家經典。“知進而不知退”等句引自《周易·乾》:“上九,亢之為言也”,比方沒有遠見卓識,意思包養網 是:“包養網 只了解前進而不了解后退,只想享樂而沒有預見到滅亡,只了解獲得全國卻沒想過會掉往全國”“也許只要圣人才幹清楚進退生死的彼此聯系,恰當地掌握它們相互轉化的關系,做到這一點,生怕只要圣人吧”!
(12)老子曰:“滿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又稱《品德經》、《老子五千文》。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謂謚伯陽。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約生涯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現代偉年夜的哲學家和思惟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鼻祖。這段話出自《品德經》第四十四章。意為理解滿足就不會遭到辱沒,理解適可而止就不包養網 會碰到危險。
(13)彗車:靈車。
(14)“所恨竟無塵露,微增海岳”等句:對上自謙自責之辭,意思是本身沒有絲毫和微塵,往增添年夜海之廣、泰山之高。結草,知恩圖報。典故見于《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收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陜西年夜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廝殺在一路。一白叟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鼎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年夜敗秦師。當天夜里,魏顆在夢中見到白叟,白叟說,我就是你保護住的那位沒有讓她為你父親陪葬的侍妾父親,我明天這包養 樣做是為了報答你的年夜恩年夜德。
【翻譯】
我聽說武器最厭惡無停止的應用,武力也是最好能結束。當今,皇上的恩義澤被四方,無所不及。現代不克不及臣服的異族,陛下都使他們歸順了;現代不克不及夠霸佔的國家,陛下無不所向無敵。縱觀歷史,成為華夏禍患的首推突厥,而陛下卻能運籌帷幄,不下朝堂,就使突厥鉅細可汗昂首稱臣。充當宮禁的宿衛,持戟于行伍之間,后來延陀部落像鴟鳥張翼,兇惡囂張,但也敗于年夜唐的神威之下;鐵勒族講求信義,朝廷則給與褒獎在那里設置州縣。年夜漠以北,再也沒有戰爭的塵煙。至于高昌國在戈壁中叛亂,吐谷渾在積石山一代首鼠兩端,陛下只調派了一個偏師,就將他們逐一平定。高麗人歷代叛亂,沒有誰可以馴服。陛下見怪他們謀反作亂,殺逝世國君,魚肉蒼生,親自統率六軍,進伐遼東,向他們興師問罪。不過一旬,就霸佔遼東,前后俘虜的敵軍,達到十萬之多,把他們配送到各軍州,都人滿為患。洗刷了過往的恥辱,埋葬以往征高麗將士的骸骨。與現代帝王的好事比擬,陛下勝過他們何止萬倍。這是陛下都很明白,我不用多說。能料定蠻夷必將敗亡,並且能計算出具體時間;授予邊關將帥指揮之權,卻能決策于千里之外;能夠精算出勝利的具體時間,看作日影等著驛站傳來的捷報。臆則屢中,一切都在陛下的勝算料定之中,在兵士中選拔將士,在凡夫中選擇俊才。即便是遠方異族的一個使者,陛下也能過目不忘,更何況一個小官的名字,陛下只需詢問一次就能記牢。陛下一箭可以射穿七層胸甲,六鈞重的弓可以一下拉滿,加之陛下喜歡閱讀現代典籍,著作文章,書法超過鐘繇、張芝,文辭勝過班固和司馬相如。陛下文風勁健,包養 則樂律天然協調;略微動一下筆墨,文采就如繁花競發。陛下對蒼生善良寬厚,對群臣重視禮數,能傾聽順耳的忠言,好生惡殺,制止過度捕殺魚類和牲口,恩義普及天然萬物。征高麗攻擊白巖城時,年夜將李思摩中弩矢,陛下不吝降尊紆貴宗親為之吮血:魏徵往世,您又親自到靈堂祭拜,為戰爭中犧牲的將士痛哭,哀慟之情震動六軍。還親自背柴填充途徑,此情足以感動六合。陛下重視百姓的性命,細心審察各種案件。我心智愚鈍,有何資格談論陛下的年夜恩年夜德、年夜仁年夜義,只是略表本身的無限愛戴崇拜之情罷了。
《周易》上說:沒有遠見卓識的人,“只了解前進而不了解后退,只想享樂而沒有預見到滅亡,只了解獲得全國卻沒想過會掉往全國”又說“也許只要圣人才幹清楚進退生死的彼此聯系,恰當地掌握它們相互轉化的關系,做到這一點,生怕只要圣人吧”是以,前進之中包括著后退的原因,保存之中隱躲著逝世亡的陰影,獲得之中存在著掉往的能夠,我之所以為陛下擔憂的緣由,正在于此。《老子》說:“理解滿足就不會遭到辱沒,理解適可而止就不會碰到危險”我認為,陛下的威名好事,包養網 已經很高了,開拓的邊境,已經夠廣闊了。高麗國包養網 ,乃邊遠的異族,不成以用仁義對待他們,不成以用常理來請求他們。自古以來,把它當做魚鱉來畜養,應該對它緩簡略些,假如必定要滅絕這一族類,我很是擔心,它會像野獸被逼得無路可走時那樣拼逝世反撲。陛下每次處決逝世囚,必定要讓三番五次地奏報,并且茹素食、停音樂,都是因為人命關天,感動了陛下的圣慈之心。況且,現在的兵士,沒有誰有罪過,無緣無故讓他們投身戰火之中,使他們肝腦涂地,成為無家包養 可歸的冤魂:讓他們的妻兒長幼,看著靈車痛哭流涕,抱著尸包養 骨捶胸頓足,這足以使江山掉色,天怒人怨,實在是天底下最慘痛的工作啊。并且,武器是兇險的器具,戰爭是危險的工作,不到萬不得已,不成動用。假如高麗掉失落了臣子的禮節,陛下要誅殺它是可以的;假如它侵略了蒼生,陛下要滅失落它,也是可以的;假如因為它長期以來是華夏的親信之患,陛下要鏟除它,也是可以的。假如此中包養 有一個來由成立,哪怕一日殺一萬個敵寇,也不值得內疚。可是現在三條罪狀都不成立,卻要給華夏蒼生增加無盡的苦楚和煩惱,對內為其舊主雪冤,對外為新羅報仇,這難道不是所得者小,所掉者年夜嗎? 但愿陛下按照老子“知止為足”的警惕,以確保萬代高尚的美名。發恩降詔,順天布澤,給高麗以改過改過的機會,燒失落戰船,結束征兵,這樣各平易近族國民天然慶幸,遠近都得安寧。為臣大哥多病,活不了幾天了,自責的是本身沒有絲毫和微塵,往增添年夜海之廣、泰山之高,只能盡最后一點心意,權且作為將逝世之臣報答陛下吧。” 。”的知遇之恩。假如陛下垂恩,聽得進老臣臨終的話,為臣逝世有何憾呢?
太宗看了這篇奏書,感嘆道:“此人病危到這種田地還能為國家擔憂。”雖然沒有接納,但還是認為他的意見是治國的良策。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