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寧陽縣:抓住教育精準扶貧的“甜心S包養網牛鼻子”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7f39733594b2.34263140.

山東寧陽包養城鄉包養學校結成“發展命運共同體”,阻止貧包養困代際傳遞

抓住教育精準扶貧的包養網“牛鼻子”

日前,在山東泰安寧陽八中錄播教室里,寧陽復圣中學的外教Rita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的英語課。“洋老師”那純正的發音、歡快的課堂節奏、生動的教學方式讓“農村娃”大開眼界。

這是泰安市寧陽縣城鄉學校發展命運共同體學校的一次資源共享活動。“城鄉學校發包養展命運共同體”是寧陽縣落實泰安市教育精準扶貧十大行動的一項重要舉措,用更高質量的教育幫助貧困孩子擺脫貧困的代際傳遞,實現徹底包養網脫貧。

城鄉一體,工作機制更暢通

寧陽縣有省級貧困村50個,市級貧困村41個,服務貧困人口集中地區學校8所。

如何為貧困地區的每一個學校、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提供精準精到的扶持?

寧陽縣的做法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選擇城區8所優質學校與這8所學校結成“城鄉學校發展命運共同體”,城鄉一體,共同發力,落實教育精準扶貧行動,包養網形成區域教育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

——寧陽縣委、縣政府出臺《關于建設城包養鄉學校發展命運共同體的實施意見》,確立了“理念共享、文化共構、資源共用、管理共融、團隊共建、考核共包養網擔”的運行機制,確定到2018年,城鄉學校發展命運共同體實包養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同步發展;貧困村服務學校辦學水平、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或超過全縣平均水平,保障貧困家庭子女享受公平高質量教育。

——寧陽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分管扶貧、教育的副書記、副縣長為副組長的“寧陽縣城鄉學校發展命運共同體建設領導小組”。建立組織、編辦、人社、財政、教育等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為解決命運共同體學校資源共享和教師交流等問題,投資160萬元,為8所包養網貧困村服務學校和14所農村小學教學點建設錄播教室和遠包養程同步課堂多媒體設備;籌資190萬元,支持城鄉干部、教師交流以及教研活動的開展等,從根本上保障了命運共同體學校特包養網別是貧困地區學校發展需要。

“城鄉聯動,著力從辦學條件、師資等方面加強包養網對農村薄弱學校的對口支持。通過2至3年的建設和發展,將分校區建設成為縣域內的優質學校,為孩子們斬斷貧困傳遞的鏈條。”寧陽縣委書記劉學保說。

授人以漁,定向靶心更精準

寧陽縣城鄉學校發展命運共同體建設堅持以“扶智”為切入口,共同體學校邀請教育專家,協同駐地鄉鎮政府和教育辦公室,采取向教師、學生、家長等人員問卷調查等方式,形成《學校發展評估診斷報告》,制定工作方案,多渠道為貧困地區學校“輸血”,強壯他們的發展“體能”。

寧陽縣命運共包養網同體學校實行的是“一個學校、兩個校區、一套班子”的管理架構,城鄉學校破除管理的條條包養框框,實行一體化管理、一體化培訓、一體化評價。

邵王峰是寧陽復圣中學的一名優秀管理干部,學校與寧陽八中結成“包養城鄉學校發展命運共同體”以后,他被推選為寧陽八中校區的執行校長,從此,他就在寧陽八中扎下了“根”,為寧陽八中“量身定做”了發展提升包養規劃,并將寧陽復圣中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經驗移植包養落實到寧陽八中校包養網區的管理中。

對于地處偏遠、規模較小的農村小學來說,缺少學科專業教師和教研活動更是制約學校發展的“坎”,東莊鎮山陰完小就是一所這樣的學校。

據山陰完小校長張曉斌介紹,學校5個年級只有5個教學班一共206名學生,專任教師16人,沒有英語和音體美專業教師。在與寧陽縣第一小學建立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以前,學校的英語和音美體課都開不起來,更不用說舉行活動了,是寧陽縣第一小學開啟的“親情走教”模式,讓這個小學的學生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城市課堂”包養網,讓附包養網近的其他幾處小學的學生倍感羨慕。

斬斷窮根,扶貧成效更持久

真正有效的變革是學校自我變革包養網。實現學校的自主創新,是破解貧困代際相傳難題的治本之策。為此,寧包養陽教育人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在增強命運共同體學校發展動力的同時,不斷激發著他們改革創新的正能量。

由于多年來學校發展環境的相對封閉,寧陽九中的教育教學質量一直在全縣低位徘徊。因此,從管理干部到科任教師都對學校發展缺乏信心,家長也千方百計把孩子轉往城里學校。自從和寧陽實驗中學結成命運共同體學校后,學校就一直在不停地發生變化。

為了讓學校師生和社會對寧陽九中校區發展重新建立信心,寧陽實驗中學校長趙峰和派駐寧陽九中校區的兩位執行校長助理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舉辦“班主任沙龍”,城鄉學校班主任一起交流管理經驗,探討治班辦法,將寧陽實驗中學“全面做人”的管理文化引入寧陽九中校區。邀請山東省教科所教授為教師舉行“磨課”研討活動,“諧振課堂”理念讓老師們腦洞大開,教學風格改變了。

漸漸地,家長們對學校的態度包養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寧陽實現中學包養網東莊校區”的校牌掛起來后,不少家長都風趣地說:“真是人好不如命好!現在,咱們的孩子不用遠離家鄉就能在城里學校學習了。”

被評為全國“翻轉課堂百所示范校教育發展基地”的寧陽六中,在與寧陽第二實驗中學結成命運共同體后,學校發展可謂“風生包養網水起”。

兩個校區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教學改革“先行先試”的包養優勢,落實“四個五”發展規劃,深入推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共同做大學校特色發展的“長板”。兩個校區借助泰安市智慧教育云平臺等載體,促進互聯互通,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實現教研活動同步開展、教師團隊共同培訓、課程資源共包養建共享、“翻轉課堂”同步改革,并共同發起“寧陽縣微課程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合力打造縣域信息化教育包養網的金字招牌和學校發展的特色品牌。

“建設城鄉學校發展命運共同體,是我們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第一步。今后,我們要將這些成功經驗復制到開展教育扶貧各項工作中去,復制到推進教育高位均衡發展工作中去。”寧陽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學平滿懷信心地說。(通訊員李剛 崔延慶)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